车贷还款藏猫腻 莫名其妙多还款1万多元
按揭实际贷款额高出约定贷款额
2012年5月份,徐芳在武义东奥名车买了一辆英菲尼迪FX350汽车,裸车价70万元。当时车行建议徐芳办按揭贷款,车行还为徐芳找来了金华某担保公司。
“当时双方商定贷款额为474000元,分24个月还清。”徐芳说,就此车行的服务人员给她算出了月供是21803元。
随后,金华某担保公司拿来了两份空白合同让徐芳签。
“合同上贷款金额、月供、利息什么都没有写。因为我们相信车行和担保公司不会乱填,也就签了名字。”徐芳说。
不久,徐芳的贷款顺利办了下来,每月还款额为21803元,跟之前工作人员算出的数额一致。
本来,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。2012年12月初,徐芳的一名朋友提醒,让她查一查按揭还款记录,里面可能有猫腻。
徐芳将信将疑地去银行拉了清单,果然发现贷款本金额度已发生了变化,从原先约定的474000元,变成了486250元。
这意味着徐芳多贷了12250元的本金,利息当然也就水涨船高了。徐芳说,这多出来的1万多元肯定是由担保公司和车行分了。
车行称多收的1万多是担保费
徐芳了解到她姐姐徐艳也用按揭买了一辆车,她赶紧把这一情况告诉了姐姐,徐艳去银行拉了一下清单,发现也中招了。
去年5月,徐艳在武义奥斯佳名车买了一辆路虎极光,车价57.8万元,贷款额40万元。当时,徐艳和武义一家担保公司约定,抵押手续费为一个点(即车价的1%)5780元,贷款分两年付清,月供为18311元。
去年12月,徐艳到银行拉出清单,发现贷款总额已从40万元变成了413000元,本金多出了13000元。
明明约定好的贷款数额怎么会发生变化?多出来的钱进了谁的腰包呢?
带着疑问,记者联系到了武义东奥车行。电话中,该车行销售总监吴红星坚持说,每月还款金额并没有变化,“月供还是按照47.4万算的。月供不变,还是21803元”。
至于多出来的1万多元钱,他说这相当于担保费。“含在月供里”,是给担保公司的。
徐芳说,银行清单上手续费(利息)总额显示为37052.25元,这个数加上本金486250元,合计为523302元,这个数除以24个月,每期还款额刚好是21803元。
“这说明他们给我们办按揭的时候,就已经把本金提上去了,月供就已经多算了。”徐芳说,她们在买车时,担保费、保险费等各种费用都交过了,怎么又出来一笔担保费?
后来,两姐妹分别将各自的车行投诉到工商12315,可是车行不愿意退还全额。他们说,“要退只能退剩下几个月的担保费。”
多贷款是卖车行业的潜规则?
让人感到吃惊的是,徐氏姐妹的遭遇并不少见。
得知车行和担保公司的猫腻后,徐芳的朋友们纷纷去银行拉单子,发现几乎全部存在这种多贷款的情况。
比如武义的叶儒辉,2011年他贷款29.26万买了一辆奥迪A5,分36个月还清。最近,3年的分期付款都要结束了,他才发现车行帮他贷了30.26万元。更离谱的是,实际利息达到了11.28%,远远超过买车时工作人员承诺的3.18%。
还有鲍玉婷,去年6月贷款28.7万元买了一辆奥迪Q5,实际贷款额是30万元。实际利息也超过了6%,不是承诺的3%多一点。
据了解,去年10月,永康工商部门处理了一个投诉。永康的黄先生也办理按揭贷款,发现28万元贷款额变成了29.25万元。车行的解释也是“月供不变”。最后经协调,车行退还了6000元的担保费。
武义奥斯佳车行的一名工作人员说,按揭时多贷的钱不是给车行的,如果给车行他们会告诉顾客。至于多贷款的事他称不光武义,整个金华,可能整个浙江的车行都是这么做的。在回应徐氏姐妹的质疑时,吴红星也曾说,这是行业内的一个潜规则。
记者致电金华某担保公司,对方声称他们是和车行合作的,什么问题都由车行解释。
武义工商已介入调查
徐芳说,当初签合同时她们也有疏忽。车行服务人员把担保公司员工带来,他们拿来的是空白的按揭贷款合同。担保公司拿走合同,办好贷款后,也没有把合同交给她们,“因为每月还贷金额和之前约定的一样,我们也不会去怀疑他们。”
“每次贷款给你加个几千元或者1万多元,平均下来每个月多几百元月供,不去银行拉单谁也发现不了问题。”徐芳说。
浙江律明律师事务所律师楼建航说,车行和担保公司在没有明确告知的情况下,给客户多办了贷款,不管是不是担保费,都是一种欺诈行为,超出部分应该承担退赔等法律责任。
采访中,记者把这一问题反馈到武义县工商局。19日,武义工商局表示,他们已经着手调查此事。